美赢环保新闻中心

热搜关键词: 污泥碳化剂 聚硅酸铝 絮凝剂厂家 新型絮凝剂 絮凝剂

活性污泥法异常现象与控制措施

来源: | 发布日期:2022-05-30

活性污泥法的运行管理比较复杂,影响系统工作效率的因素很多,往往由于设计和运行管理不善出现一系列异常现象,使处理水质变差,污泥流失,系统工作破坏。下面分析几种典型的异常现象

1.污泥膨胀

活性污泥膨胀是管理中多发的异常现象。它的主要特征是:污泥结构松散,质量变轻。沉淀压缩性差;SV值增大,有时达到90%,SVI达到300以上;大量污泥流失,出水潭浊;二次沉淀池难以固液分离,回流污泥浓度低,无法维持曝气池正常工作。

关于污泥膨胀的成因的解释很多,一般分为丝状菌膨胀和非丝状菌膨胀两类。丝状菌膨除是活性污泥中丝状菌过量发育的结果。活性污泥是菌胶团细菌与丝状菌的共生系统,目前已鉴别的丝状菌有30多种。在丝状菌与菌胶团细菌平衡生长时,不会产生污泥膨胀问题。只有当丝状菌生长超过菌胶团细菌时,大量的丝状菌从污泥絮体中伸出很长的菌丝体,菌丝体互相搭接,构成一个框架结构,阻碍菌胶团的絮凝和沉降,引起膨胀问题。

那么,丝状菌为什么会在曝气池中过度增殖呢?表面积/容积比假说认为,丝状菌的比表面积比絮状菌大得多,因面在取得低浓度底物(BOD、DO、N、P等)时要有利得多。例如菌胶团要求溶解氧至少为0.5mg/L,面丝状菌在溶解氧低于0.1mg/L的环境中也能较好地生长。所以,在低底物条件下,易发生污泥膨胀。

经验表明,当废水中含有大量溶解性碳水化合物时易发生由浮游球衣细菌引起的丝状菌膨胀:含硫化物高的废水易发生由硫细菌引起的丝状菌膨胀;当水温高于25℃、pH值低于6时,营养失调、负荷不当以及工艺原因都容易引起丝状菌膨胀。

非丝状菌膨胀主要发生在废水水温较低而污泥负荷太高时,此时细菌吸附了大量有机物,来不及代谢,在胞外积贮大量高黏性的多糖类物质,使表面附着水大大增加,很难沉淀压缩。与丝状菌膨胀不同,发生非丝状菌膨胀时,处理效能仍很高,出水也清激,污泥镜检看不到丝状菌,

发生污泥膨胀后,应判明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处置。通常办法如下。①控制曝气量,使曝气池保持溶解氧1~4mg/L。②调整pH值。

③如营养比失调,可适量投加含N、P化合物,使BOD;N·P-10051.

④投加一些化学药剂(如铁盐凝聚剂、有机阳离子絮凝剂、硅藻土、黄泥等情性物质以及杀菌剂等),适量投加杀菌剂,对丝状菌膨胀投叙10-20mg/L,非丝状菌影胀投赢5-10mg/L,连续投加2周至SVI 正常为止。

⑤调整污泥负荷,通常用处理后水稀释进水。短期内间歇曝气(闷曝)。

2.污泥上浮

污泥上浮的原因很多,一些是由于污泥被破碎,沉速减小而不能下沉,随水漂浮而流失,一些是由于污泥颗控挟带气体或油滴,密度减小而上浮。例如,当曝气沉淀池的导流区过小,气水分离不良,或进水量过大,气泡来不及分离、被带到沉淀区,挟带有气泡的污泥在沉淀区上浮到水面形成飘浮污泥,当回流缝过大时,曝气区的大量小气泡从回流缝窜至沉淀区,表曝机转速过大,打碎污泥絮体等都导致污泥上浮。

如果操作不当,曝气量过小,二次沉淀池可能由于缺氧而发生污泥腐化,即池底污泥厌氧分解,产生大量气体,促使污泥上浮。

当曝气时间长或曝气量大时,在曝气池中将发生高度硝化作用,使混合液中硝酸盐浓度较高。这时,在沉淀池中可能由于反硝化而产生大量N2或NH而使污泥上浮。

此外,当废水温度较高,在沉淀池中形成温差异重流时,将导致污泥无法下沉而流失。发生污泥上浮后应暂停进水,打碎或清除浮泥,判明原因,调整操作。如污泥沉降性差,可适当投加混凝剂或惰性物质,改善沉淀性;如进水负荷过大,应减小进水量或加大回流量:如污泥颗粒细小,可降低曝气机转速:如发现反硝化,应减小曝气量,增大污泥回流

量或排泥量;如发现污泥腐化,应加大曝气量,清除积泥,并设法改善池内水力条件。

3.泡沫问题

工业废水中常含有各种表面活性物质,在采用活性污泥法时,曝气池面常出现大量泡沫,泡沫过多时将从池面逸出,影响操作环境,带走大量污泥。当采用机械曝气时,泡沫阻隔空气,妨碍充氧。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消泡措施,主要包括表面喷淋水或除沫剂。常用除沫剂为机油、煤油、硅油等,投量为0.5~105mg/L。通过增加曝气池污泥浓度或适当减小曝气量,也能有效控制泡沫产生。当废水中含表面活性物质较多时,宜预先用泡沫分离法或其他方法去除。

最新资讯